《异形》预测票房直冲亿背后:两千万观众被忽视的观影欲
作者|李寻欢
编辑|赤木瓶子
《解密》《逆行人生》等被寄予厚望的票房种子接连扑街后,《异形:夺命舰》在上映首周六给电影市场带来了一个大惊喜。
在《异形:夺命舰》上映前,各方给出的票房预测普遍在2亿左右,但上映首周六,该片以13%的排片获得了29%的票房,票房6400万。次日,惊喜还在持续,排片19%,票房占比36.5%,单日票房破8000万。
之后多个工作日,该片票房一直稳定在4000万以上。上一部拥有这种战绩的电影,还是沈腾、马丽主演的《抓娃娃》。
目前,《异形:夺命舰》的票房已经破5亿,预计总票房在8亿左右,《异形》预测票房直冲亿背后:两千万观众被忽视的观影欲仅次于《抓娃娃》和《默杀》,是今年暑期档票房季军。
放在两个月之前,根本没有任何人敢预测这种结果。直到《异形:夺命舰》票房率破新高,大家才又惊又喜地接受这一事实。
《异形:夺命舰》成为暑期档票房季军背后,是两千万观众被忽视的观影欲。
足够惊悚,足够恐怖
《异形》系列是颇有年头的老牌IP,该系列包括五部正统、两部前传和两部外传(《异形大战铁血战士》系列)。
1979年的《异形》
,既是科幻恐怖类型的开山鼻祖,豆瓣评分高达8.3,也是好莱坞恐怖B级片转向A级的实验之作。
千万美元的制作成本尽管在当时看来不算低,但更不低的是该电影的全球票房:破1亿美元
,更不用说后续还有仍然可观的碟片收入。
该片让“异形之父”雷德利·斯科特打响了“好莱坞工业巨匠”的第一枪。《异形》系列电影的基本类型模式也由此奠基:一艘在外太空出任务的飞船上,有一群人类 至少1个生化人,阴恻恻的异形突然出现袭击人类,经过一系列血腥恐怖的抱脸、破胸,带有性意味的镜头,飞船上与父权对抗的女主拿起武器,带领大家和异形斗争。
最后,他们被团灭,或剩下1-2人,女主和生化人有情感互动,而最大的反派资本则是承载着“进化使命和更高级生物研究”的维兰德公司。
刚上映的《夺命舰》便严格遵循了上述模式。该片采用的是“弥补时间差”的方式,将故事背景放置在2142年,介于《异形1》和《异形2》之间,上承正传女主蕾普利一脚把异形蹬下飞船,下启蕾普利睡眠近半世纪醒来,重新联系异形星球上生活的人。
但从观影门槛的角度出发,就算完全没看过该系列,也不影响理解剧情并沉浸其中。
导演会借助生化人给主角团讲解来帮观众答疑解惑。
虽然对于《异形》粉丝来说这故事足够老套,但瑕不掩瑜的是,导演拍出了内娱观众想要的新鲜感,即惊悚、恐怖。
它够劲,够顶,大夏天提神醒脑,也让部分中国家长毛骨悚然,因孩子被吓哭而投诉影院。这种“变相营销”再次印证了,讲故事的方式有时候比故事本身的新意更重要。从这一角度出发,《误杀》《默杀》等强类型片,跟《异形:夺命舰》系列没有多大区别。
这次的《夺命舰》至少在三个方面延续、精进了这个有门槛、也有天花板的故事。
首先,同样是封闭空间,极致类型化的《异形:夺命舰》玩出了螺丝壳里做道场的游戏感。
比如蕾恩和两个同伴要穿过抱脸虫的房间,不能发出声音,也不能因为过度紧张而引起温度变化,简直是太空高难度版的“寂静之地”,而当他们不得不发出声音时,恐惧感便在一瞬间凝聚起来。
但中途,她们却因为男性伙伴接到了处于危险中的妹妹的传呼,不得不发出声音,两个空间的不同恐惧在一瞬间凝聚起来,下一秒下达“run”的指令,动-静-动的呼吸感喷薄而出。
其次,重场戏的逻辑和奇观表现紧密关联,横纵空间衔接丝滑。
比如安迪要利用旁边的爬梯找机会,进入不断下降的电梯,蕾恩又需跟追来的异形在纵向空间开始新一番大战。叙事节奏不拖泥带水,让观众足够的惊心动魄。
《异形》系列一以贯之的生殖恐怖主题,在这部《异形:夺命舰》中也有出色呈现。
该片中,异形意外通过注射的方式直接寄生在孕妇身体里,只需几分钟,婴儿就可以迅速破肚而出。值得一提的是,长大后的该角色并非CG制作,而是由身高2.31m,却非常瘦的NBA运动员Bobroczkyi扮演,颇有“恐怖谷”既视感。
虽然生化人“觉醒”的处理相当随意,系列再启动也被资深异形粉嘲讽“炒冷饭”。
但对于暑期档和喜欢惊悚片、恐怖片的观众来说,这已经是意想不到的惊喜了。
惊悚 恐怖=成功?
目前,《异形:夺命舰》的全球票房逼近3亿美元,在国内的预测票房是8亿 (超1亿美元)。
作为预算仅有8000万美元的R级片来说,在中国内地市场能有如此成绩,早已超出预期。为此,导演还亲手写了对中国观众的感谢信。
为什么《夺命舰》的票房远超预期?
第一,是IP运作效应的重要性再次凸显。
《异形》作为一个经典IP,本就积攒了不小的观众基础。《异形》系列在中国票房一直都不错。
2012年,中国电影市场尚未起飞时,删减了37分钟的《普罗米修斯》票房2.21亿。2015年,删减了6分钟的《异形·契约》票房3.11亿。
虽然比不了当时动辄十几亿的漫威系列、速激系列。
但放到现在看,哪怕是号称拯救漫威影业的超级大片《死侍与金刚狼》(全球票房超12亿美元),在国内也不过4.21亿。而《异形:夺命舰》的最终票房,很可能是《死侍与金刚狼》的两倍。
超级英雄可能会让人疲劳,但惊悚恐怖永远能激发人的肾上腺素。
第二,先声夺人的宣发足够吸引眼球。
在国外,宣发用的是“异形入侵现实”的路数。大街上,随处可见被抱脸虫袭击的NPC;CGR影院直接被异形“入侵”,巨大的异形成体盘踞在电影院上,不仅模型会动,液压弹射的咽颌还滋滋喷水,真实度拉满;演员在电影院介绍电影,突然开始挣扎痛苦,一只异形突然破胸而出,演员痛苦倒下的瞬间,影院熄灯,无缝衔接电影……
传播度很广的绝妙宣发点子,让这部影片未映即火。
作为20世纪福斯打磨多年的电影,影院配套产品当然也不会拖后腿,特殊场座位上人手一只抱脸虫,让观众在惊吓时可以扔到前排观众的头上;异形爆米花桶也广受好评,甚至有观众为了爆米花桶去看电影的。
在国内,由于没有分级制,海报打出了“未成年观众谨慎选择观看”的字样。
119分钟一刀未剪,在社交平台上早已沸反盈天,让观众产生了“这是能在国内院线看到的吗”的疑问。
宣发团队也将影片“大逃杀”“无人生还”的元素进行放大。比如拍摄被抱脸虫袭击倒地,要求观众带着心跳检测设备观影,名曰“心跳场”。
“家长举报吓坏孩子”的真实社会事件更是为《夺命舰》的宣发推波助澜。因为这类“举报”总是会激起观众的逆反心理:万一真被迫下映了怎么办?用脚投票,抓紧观看,显然是更好的方式。
第三,《夺命舰》满足了国内观众在恐怖片领域长期缺失的类型满足。
当类型杂糅成为类型片的常态后,“能极致调动观众情绪”的类型佳作是这几年电影市场最欠缺的,无论是大笑、大哭还是极致的恐惧,在一部电影里被充分发挥出来的情况十分罕见。
《夺命舰》无疑做到了类型清晰明确,情绪饱满直给,看时紧张惊悚,看后解压释放。
从影片质量而言,“恐怖”是异形的根基,这部足够原汁原味,甚至有上世纪80年代的恐怖片质感。该惊悚时惊悚,该现实时现实。
惊悚感依靠美术的置景氛围和镜头语言、声音音效的充分配合,在你刚松一口气后,就有从黑暗角落有黏糊丑陋的怪物搞突袭,“jumpscare”虽俗套但管用。
而主角团不得不到外太空找废弃船舱的原因,是被资本欺骗。满足了12000工时的女主本要申请移民新星球,却被临时政策更改加了12000小时,据移民局工作人员说,她至少要再干5-6年。
有网友立即心算,发现被资本狠狠压榨的她是双休 八小时工作制。当这一数据摆在面前,打工人集体心酸,发现现实比恐怖片更恐怖。
内娱苦无恐怖片久矣
恐怖片反映了人类天生窥探危险和对死亡猎奇的本能,商业价值一直居高不下。
《夜半歌声》贯穿了整个早期国产恐怖电影,连映30天场场爆满,创下了1937年的票房纪录,也被后人不断翻拍。
八十年代,跟随改革开放和商业电影的浪潮,国产恐怖电影的类型意识逐渐成型,此时期诞生了诸如《午夜两点》《黑楼孤魂》《夜盗珍妃墓》和《死期临近》等各具特色的恐怖佳作。
千禧年来,阿甘执导的《古镜怪谈》《闪灵凶猛》《凶宅幽灵》《天黑请闭眼》四部恐怖片票房都在千万以上。
2011年,《孤岛惊魂》上映,以8000多万的票房极大地刺激了恐怖电影的市场。
次年,恐怖片数量急剧增加,2012年上映数量达24部,千万票房的有9部,其中《笔仙》达到5000多万,《绣花鞋》达4000多万。
2014年,《京城81号》成为当年恐怖电影中的黑马,其成本约4000万元,上映第二天票房便突破一亿,成为国内首部票房破亿的恐怖电影,总票房则高达4.12亿,让人们看到了恐怖电影的发展空间和高回报率。
但恐怖片容易涉及血腥、暴力,有难以把握的“被一刀切”的风险。
2016年,低成本恐怖片《中邪》在FIRST电影节获奖,后被腾讯影业买下,该片曾备受期待,但在正式上映前,该电影因技术原因撤档。
之后,恐怖片的数量被压缩得越来越小,鲜少有公司愿意投资,观众一整年在影院都看不到一部合格的国产恐怖片,是近几年的常态。
还有些所谓的恐怖片,粗制滥造,既不吓人,也没有鬼,反倒是对核心价值观门清,就差在脑门上写着“我是好人”,只能在院线一轮游,充当行业统计年度院线电影数量时的分子。
但观众对于恐怖片的需求,并不会因此减少,反而会在压抑下更为蓬勃。
每逢国外有热门恐怖片上映,在豆瓣、微博、小红书等平台的相关话题下,到处是网友在“求资源”。
《异形:夺命舰》无疑满足了他们的需求,电影宣发和影片契合度极高,许多观众用“货很对版”“活该赚钱”来形容这部电影。
行业当然羡慕,但各位老总静下心来之后,恐怕也只能说一句:投了恐怖片未必会赚,但不投肯定不会血本无归。
然后,设置一个东南亚架空背景,炮制下一部《X杀》。